1999年,第二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把每年的5月20日確定為“世界計量日”。今天,我們迎來了第17個世界計量日。可以說沒有計量就沒有社會的進步,本文從日常生活、工業生產以及科學技術來談談計量的影響。
提起“計量”兩個字,人們腦中第一個會想到阿拉伯數字。老百姓居家過日子,講的是精打細算,購物買東西最怕缺斤少兩。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跟阿拉伯數字打交道,數字便是計量最直觀的體現方式。
我們日常生活中有“民用三表”——水、電、氣。這是我國用于貿易結算的強制檢定計量用具,針對其使用的特殊性,國家規定對“民用三表”實行安裝前首次強制檢定,限期使用,到期輪換。這三表結算的費用占家庭日常固定開支的比例并不小,我們要多注意:使用的水表、電表、燃氣表應具有 CMC標志;是否貼有強制檢定的合格證(印),合格證是否在有效期之內;鉛封是否完好。
比如我們在購物的時候計量器具不準,消費者可能就只損失點“銀子”,可如果是醫療機構的檢查和治療器械出現偏差,則會影響治療效果甚至造成醫療事故。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》規定,對用于貿易結算、安全防護、醫療衛生、環境監測等方面的列入強制檢定目錄的計量器具,實行強制檢定。出租車計價器、加油機、集貿市場的秤,醫療過程中使用的血壓計、X光機、CT機、聽力計,眼鏡配置過程中的眼壓計、驗光儀等計量器具須實行周期檢定。因此,消費者在使用時要注意這些計量器具是否經過強制檢定,有沒有貼上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強制檢定合格的標志,并在有效期之內。只有具備了上述條件的計量器具才能放心使用。
科學技術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,科學技術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便是技術。所有的事物都是由“量”組成,并通過“量”來體現的。只有通過計量才能認識量并確切地獲得其量值。歷史上的三大工業革命,都依靠了計量,同時也促進了計量的發展。
科學技術的發展,特別是物理學方面的成就,為計量的發展創造了重要的條件,同時也對計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推動了計量的發展;而計量的成就,又促進了科技的發展。正如門捷列夫所說:“沒有計量,便沒有科學”。聶榮臻同志也曾明確指出:“科技要發展,計量須先行”,“沒有計量,寸步難行”。
在工業生產中計量是非常重要的,計量是科學生產的基礎,從原材料的篩選到定額投料,從工藝流程監控到產品的品質檢驗,都離不開計量。國外經濟發達國家已經把優質的原材料、先進的工藝裝備和現代的計量檢測手段視為現代化生產的三大支柱。而在現代化的農業生產中,計量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科學生產和技術革新都離不開計量。
計量對于貿易的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,任何進出口的東西都需要通過計量的考驗,比如對蘋果成熟度的檢測計量,原油的容量計量等。計量是保證產品品質、提高商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的重要措施。對于國際貿易,計量更是消除貿易,計量更是消除貿易技術壁壘的重要手段。
由此可見,計量是科學技術進步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。計量水平的高低,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的科技、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,準確計量是維系和促進整個物質文明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。
【原文:http://m.bibleinayearpodcast.com/NewsDetail-1845.aspx,轉載務必帶鏈接注明出處,未注明必追究責任!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