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9/9/25 9:47:42
(一)《哲學的邀請》第一章便是關于死亡,引起了我強烈的共鳴。
我也是與作者同齡大概10歲的時候,第一次想到了這個問題:一只茶杯摔壞了,還可以粘合起來、還可以每一只新的繼續(xù)使用;而我若是死了,世界將沒有了“我”的存在,關于我的一切將變得虛無殆盡,這是無可逃避、極其怪異、可怕、危險、難以理解的……在我長大后的若干年里,這個問題還偶爾在某個時刻閃現,每次都讓我激靈、心悸、不知所措、無奈之至……
(二)作者解答了以下一些疑惑。
生命是為死亡做準備。死亡的確定性,使得我的唯一的生命,變得對我至關重要,生命變成一種嚴肅、值得深思的對象。
如果沒有死亡,會怎樣?因為有足夠的時間,那么,就會沒有什么可做、可思考。如果櫻花常開、生命常在,那么可以無休止的開始愛恨情仇、可以無休止的折復往返,那么生命就不能稱之為生命。
死亡是平等的、必然的、隨時降臨。死亡不是因為生病,也與年齡無關,而是因為活著。每個人距離死亡其實一樣遙遠,生存與死亡之間沒有中間狀態(tài)。別對自己的生命長度太自信,死亡從來就在你身邊,伺機而動。
人類最陌生的事情是不知道死后是何樣。而生命的真實形態(tài)充滿變化、坎坷、波折和未知數。尊重生命的存在。
信徒實際上是“不信者“。他們否定死亡的最終現實,只考慮表象,本身就是一種自相矛盾。
死亡沒有可怕的。我們在時,死亡不在;死亡來時,我們不在。我們從來就不會經歷“死”的狀態(tài)。
伊壁鳩魯也說過,“要習慣于相信死亡與我們無關,因為一切的好與壞都在感覺之中,而死亡是感覺的剝奪。“
死亡,正是由于這個關閉一切又開啟一切,終結一切又孕育一切的死亡,生命才變得如此神秘和令人敬畏,變成一種我們應為之奮斗、為之思索的寶貴的契機!
下一篇:決策科學
推薦產品: |